當前位置:首頁>一起惠資訊>全家便利店>文章列表
全家便利店
5月21日消息,據口碑餓了么平臺數據顯示,屈臣氏上海靜安久光店、大潤發(fā)福山路店、家樂福徐州復興店、全家便利店德都路店、華聯(lián)超市龍華西店,4月的訂單量環(huán)比增長都接近或超過了200%。正值天貓618前夕,阿里集團合伙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表示,口碑餓了么引領的餐飲行業(yè)全鏈路數字化構建已成型,并將輸出各項數字化能力至商超、生鮮、等多個本地生活服務行業(yè),為商戶參與天貓618做準備。據悉,目前,屈臣氏已上線2400家門店,超過230城,而它在餓了么上的銷量,在過去半年內漲了4倍余。在餓了么平臺今年1月份一次滿減活動活動中,屈臣氏3小時內承接線上客流數百萬人次,下單量甚至比2018年天貓雙11當天峰值高出5倍;在餓了么“38女神節(jié)”當天的訂單量比日常平均訂單數增長了18倍。同時,大潤發(fā)基于餓了么大數據顯示的用戶消費習慣,選擇了動銷率高、訂貨周期靈活的商品,全量上線后,月均銷售增長超過180%。一起惠了解到,今年3月底,口碑餓了么宣布“上山下鄉(xiāng)”計劃,進軍近百個三四線城市,在當地建設口碑餓了么數字化一條街,幫助當地商戶上線增收,包括云南大理、廣東佛山、河南新鄉(xiāng)、浙江紹興在內的眾多城市市場份額突破50%。市場監(jiān)測數據顯示,近半年來,餓了么在三四線城市商超外賣業(yè)務的發(fā)展速度高于一二線城市,其中三四線城市商超的上線商戶的增速,比一線城市高出近3倍。來自餓了么口碑的數據還顯示,一線城市的消費者由于對外賣業(yè)務熟悉程度高、生活消費習慣養(yǎng)成較快,獨居或合租養(yǎng)寵物人士較多,已經出現更關注寵物用品外賣的消費趨勢,該品類訂單增長同比去年翻3倍;二線城市用戶更依賴平臺購買飲料冰品;在三四線城市中,奶站成了一個熱門品類。用戶在早晨9點下單,用外賣購買奶站的面包、牛奶作為早餐,成為三四線商超發(fā)展新鮮現象。阿里方面表示,進軍三四線城市正在成為天貓618的主題詞,也是阿里整個經濟體推進的方向之一,近期以來,淘寶、天貓、聚劃算等在三四線城市的業(yè)務量增長,而餓了么口碑商超業(yè)務在三四線城市的進展,也被認為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9-05-22 09:14:44667 次
峰瑞報告第13期,我們來聊聊當下火熱的消費升級,并試著從歷史中尋找答案。太陽底下無新事,消費升級也并不是什么新風口。中國當下?lián)屨夹陆挚诘谋憷陿I(yè)態(tài)、家居雜貨行業(yè)的精彩紛呈、時不時掀起波瀾的咖啡創(chuàng)業(yè),以及開始成為流行詞的柔性供應鏈,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日本都發(fā)生過。伴隨著消費升級浪潮的,往往是本土化消費品公司的崛起。1972年,日本十元店連鎖品牌大創(chuàng)生活館創(chuàng)立。同年,東京有了第一家全家便利店。兩年后,東京開了第一家7-Eleven便利店。1980年,日式連鎖咖啡店羅多倫Doutor在東京開業(yè),現羅多倫成長為日本僅次于星巴克的連鎖咖啡館。1980年代,宜家在多個國家所向披靡,唯獨在日本,敗給了本土家居品牌宜得利。此外,消費升級超級物種無印良品、優(yōu)衣庫分別誕生于1980年和1984年。峰瑞資本持續(xù)看好消費升級領域的投資機會。我們研究鄰國日本40年前的消費趨勢,不是照貓畫虎或者亦步亦趨,而是為了抽象出底層邏輯——消費升級不等于貴;消費升級最大的機會是本土化;“性價比”是可復制的模式,好品牌滿足用戶的感性訴求……希望能帶來啟發(fā)。歡迎在文末分享你的看法。留言最走心、最能讓報告作者產生共鳴的那位朋友,將收到峰小瑞搜遍全網能買到的唯一一本全新的《下流社會》。書中展現的是1990年代及之后的日本社會。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消費升級過后,日本人并不是都買貴的。社會是分層的,我們始終很難用一個詞來概括一個國家的消費趨勢,不論這個詞是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這本書對我們理解當下中國的消費發(fā)展趨勢可能會有幫助。1970s-1980s日本消費升級對中國當下的啟示/01/為什么對標日本?在全球范圍內,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業(yè)和投資是近20來年的事,消費升級要古老得多。它已經存在了40年甚至更久。中國當下正經歷的、被視作新鮮事物的消費升級,在美國、日本等國家都發(fā)生過。美日兩國既是人口大國,也是制造大國,之后成為消費大國。從微觀上看,經濟發(fā)展到相似程度,會有相似的公司出現。這是我們研究其他國家消費升級發(fā)生過程的意義。在這篇報告里,我們總結、歸納日本七八十年代的消費升級,希望能對當下的消費升級有所啟發(fā)。為什么選擇日本,而非美國?相比美國,在消費升級發(fā)生的原因、發(fā)展過程等方面,中國與日本有更多相似性。中日兩國的城市結構很像,車多道窄,餐廳等商業(yè)體密集,能夠給消費相關的商業(yè)模式提供機會。美國地廣人稀,開車外出很方便,商業(yè)體的密度也不夠大。中日的生活習慣、消費習慣也有相似度。以峰瑞投資的抹茶品牌關茶為例。抹茶最先發(fā)源于中國,流傳到日本,如今又在中國熱起來。除了人文地理上的相似性,中國和日本在經濟發(fā)展趨勢上也有相似之處。兩國都經歷過長達10年以上的經濟高速增長階段,GDP的復合增長率達到10%左右。日本從50年代進入高速增長期,1968年超越德國之后一直穩(wěn)坐GDP世界第二的席位。直到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國家。隨著GDP的增長,日本和中國相繼舉辦東京奧運會、大阪世博會、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積極地融入全球化體系。打開國門的另一重意義是,許多國外品牌迅速涌入日本和中國,兩國本土消費品牌面臨全球化的競爭,消費者告別物質匱乏時代。相比之下,美國在消費升級中基本上沒有外來品牌的“入侵”。經歷十多年的經濟發(fā)展,兩國又從高速增長進入到中速增長階段。日本從高速到中速的轉折點在1975年。1974年的石油危機導致日本經濟在當年負增長。從1974年到1990年,日本的年化增長率從10%左右跌到5%左右。中國則在2012年之后,經歷“新常態(tài)”,GDP增長率在6%、7%左右。中國現在和日本1975年到1985年的經濟增速相近。當經濟進入中速階段,消費升級才真正開始。從匱乏到擁有不能叫消費升級,只能叫做“我剛剛吃飽”,“我剛剛用過好的東西”。物質豐富之后,消費者從當初的眼花繚亂變得“處變不驚”,對很多事物失去了新鮮勁兒,消費審美需要升級,支出結構也有必要優(yōu)化。我們現在熟知的日本的消費品公司,大多成立于1970年至1980年。1972年,全家便利店、大創(chuàng)生活館、宜得利成立。1974年,東京開設第一家7-Eleven便利店。1980年無印良品成立。1984年優(yōu)衣庫成立。人均GDP是我們在消費升級過程中經常討論到一個經濟指標。人均GDP達到8000美金之后,商業(yè)領域會發(fā)生很多神奇的變化。日本大概在1978年達到人均GDP8000美金,中國在2016年。日本70年代末消費占GDP的比重大概在55%—60%,中國現在大概在35%—40%,可見我們的消費需求還沒有被完全釋放。在一個高速發(fā)展、欣欣向榮社會,民眾的消費取向相對統(tǒng)一。經濟增速放緩后,階層差距增大,需求開始分化。有人消費低價產品,有人購買奢飾品。消費者的地域分布、需求越來越多樣化。舉例來說,日本賣得最好的方便面有兩類,第一類是700日元(約42元人民幣)以上價位的方便面,賣給愛好健康的用戶。還有一類是300日元(約18元人民幣)以下的方便面,銷售給中產階層以下的人群。這兩類產品打的是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人群,都能賺到錢。我們很難用三言兩語概括當時日本的消費者和當下中國的消費者,但有意思的是,日本七八十年代的年輕人和中國的90后非常類似。他們出生于國家經濟高速增長的中間時期,自出生起生活環(huán)境相對優(yōu)越。因此,他們有較強的消費欲望,在消費上更加大膽,也更加追求個性化。插播一道思考題Q:在社會分化的過程中,走輕奢路線的公司和主打便宜的公司,哪一種有機會做大?峰瑞觀點(freesvc)根據對日本消費品行業(yè)以及日本社會的觀察,我們總結出來四個關于日本消費升級方面的規(guī)律:第一點是本土化。日本社會受西方影響很深,但從1970年代開始大量本土品牌涌現,它們在與國際大牌的較量中勝出,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第二點是個人化。日本的消費單位從家庭變?yōu)閭€體,消費風格從追求一致到彰顯自我,便利店興起。第三點是“更好更便宜”。消費者對于商品的價值與價格判斷力增強,供應鏈效率提升使得零售環(huán)節(jié)縮短,消費品的性價比增高。第四點是,消費者的心理訴求和感性訴求,慢慢轉變成社會消費的主導性力量。這表現在,消費者追求“小確幸”:1970年代初,大型商品如家電等已基本普及,商品逐步趨于小型化,消費者渴望用小價錢買到即時愉悅。此外,商品的精神屬性增強:消費者開始看重商品的附加價值所帶來的精神滿足。/02/消費升級最大的機會是本土化伴隨著消費升級浪潮的,往往是本土消費品公司的崛起。中國和日本都曾經歷過洋品牌大量涌入本土市場的階段。過去十年,必勝客、肯德基、麥當勞、聯(lián)合利華這些品牌曾經在中國市場高速增長。近年來國內的洋品牌增長放緩,本土消費品公司嶄露頭角。這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日本發(fā)生過一起本土公司打敗國際化巨頭的典型案例。宜家1974年進入日本市場,由于產品不符合日本市場需求,在與日本本土品牌宜得利(NITORI)的競爭中漸處劣勢,1986年,宜家退出日本市場,直到2006年,宜家才重新進軍日本市場。宜家在日本失敗的核心原因在于,日本家居行業(yè)有很強的本土屬性。從銷售渠道來看,日本大多數家具店是小型店面,因為城市格局緊湊,土地資源有限。宜得利在上海的幾家店面,開在購物中心不起眼的地方,大概四五層,500—1000平米。而宜家在歐美地區(qū)會開設幾萬平米的大店,大店面延長了顧客的消費時間,僅餐飲就占據宜家約10%的銷售額。宜家以大賣場為主的銷售渠道形態(tài)歷史悠久,不太可能因為某一個海外市場就徹底改造這種銷售形態(tài),于是給競爭對手留下突破口。此外,從供應鏈管理、生產效率來看,日本家具公司的生產成本遠遠低于海外公司。曾經,日本傳統(tǒng)手工生產模式和宜家在供應鏈管理上有差距,但日本家具公司借鑒宜家管理供應鏈的方式,降低成本,贏得價格優(yōu)勢。從產品風格來看,宜家和宜得利雖然同屬于簡約風格,但北歐簡約風格大多是深藍色、深灰色,日本以木色為主。根據宜得利打敗宜家的方法,本土公司能夠從銷售渠道、供應鏈管理、產品風格中找到機會。宜家在中國是否會有同樣的遭遇?20年前,宜家進入中國市場,當時中國本土的生產能力、企業(yè)家團隊、資金格局等等不足以組建一家公司向宜家發(fā)起挑戰(zhàn)。如今宜家已經在中國扎根20年,被打敗的可能性更小。不過,國內的家具市場體量至少能夠達到萬億。宜家2017年中國的銷售額為132億,只占家具市場1%左右的銷售額。因此,本土公司還有大塊的剩余市場可以爭奪。除了家具之外,中國還有諸如餃子、肉夾饃、米酒、茶等本土化品類。特別是茶?;谥袊奈幕瘍?yōu)勢和資源優(yōu)勢,可能會出現有影響力的本土茶品牌。優(yōu)秀的消費品牌會有較長的窗口期,不會像互聯(lián)網風口期那么短——一般就3到6個月。如果現在去投直播產品或者出行應用大抵已經沒機會了,仗打完了。但在消費領域,可能還會有5—10年的窗口期。日本已經走過消費升級的窗口期,但在窗口期誕生的公司仍然有極大的影響力,并保持高速增長,它們的發(fā)展上限非常高。峰瑞觀點(freesvc)消費升級的過程中最大的機會是本土化。日本在七八十年代經歷了本土化品牌的崛起,我們相信中國也會出現,且這個時間窗口就在當下。/03/瞄準單身人士的錢包日本消費升級第二個值得借鑒的點是個人化。從1970年代起,日本社會個人化的趨勢愈發(fā)明顯。在日本,1億人口中有將近2000萬人過著獨居生活。社會發(fā)展節(jié)奏越來越快,催生了少量、高頻的個人化消費行為。個人化的趨勢促使很多新的消費公司誕生和發(fā)展。第一個體現是便利店的興起。1970年代初,日本從美國引入便利店的發(fā)展模式,以本土品牌全家(1972)和美國品牌7-Eleven(1974)為代表的便利店業(yè)態(tài)迅速崛起。在日本,便利店從1970年代興起到成為核心零售業(yè)態(tài),只用了20多年的時間。如今便利店的零售額占日本的零售市場的10%左右,接近中國電商占零售總額的比例。便利店在日本有今天這樣的地位,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和主要為家庭賣產品的超市相比,便利店做的是個人的生意,人們習慣于少量、多次地購買。除了個人化的視角之外,數據顯示,從1973年到1995年,日本便利店的飛速發(fā)展與日本的人均GDP發(fā)展是同步的。1973年,第一家7-Eleven成立。1987年,日本人均GDP大概在2萬美金,7-Eleven突破3000家。1995年,日本人均GDP達到高峰,4萬美金左右,7-Eleven突破6000家。個人化的第二個體現是自動售賣機大受歡迎。自動售賣機在日本70年代消費升級過程中的地位,相當于中國現在的外賣,都是滿足消費者快速就餐的需求。日本自動售賣機迎來爆發(fā)始于1970年大阪舉辦世博會。那年世博會參觀人數達6422萬,突破世博會歷史紀錄。在解決數量龐大的參觀人群的飲食需求方面,會場里的自動售賣機功不可沒。當年,全日本還只有100萬臺自動售賣機。1975年,這個數量高達300萬臺。這種增長持續(xù)到1990年,自動售賣機的數量達到500萬臺后增速趨于平穩(wěn)。日本大概有1億人,相當于每20人擁有1臺自動售賣機。那么,問題來了:如果20人擁有一臺自動售賣機是合理的密度,那中國有13億人,是否應該有5000萬臺以上的自動售賣機?日本便利店于1973年起步,我們現在的經濟發(fā)展跟日本七八十年代有一定的相似性,便利店在中國的天花板有多高?峰瑞觀點(freesvc)便利店作為一種滿足個人少量多次消費特征的零售業(yè)態(tài),在中國肯定有空間,但中國的便利店以及自動售賣機大概率上不會像日本一樣,成為如此高密度的業(yè)態(tài)。一個原因是,中國的互聯(lián)網對商業(yè)的影響太強。如果開一個5000平的O2O生鮮店,保證3公里內半小時送貨,基本上能夠替代便利店和自動售賣機。此外,個人化的消費趨勢會深刻影響餐飲業(yè)?,F在日本最大的餐飲公司是7-Eleven,它在日本買了不計其數的盒飯,做便利店的同時做了餐飲。1975年,日本餐飲業(yè)的市值大概不到10萬億日元,1990年左右接近30萬億日元,增長了3倍。當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之后,餐飲業(yè)進入平緩期。2017年,日本餐飲行業(yè)的市場規(guī)模在25萬億日元左右,接近1.5萬億人民幣。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13到15倍,餐飲行業(yè)的市場規(guī)模大概是3萬億人民幣,只是日本的2倍。峰瑞觀點(freesvc)從宏觀上講,中國未來10到15年很有可能出現非常優(yōu)秀的餐飲公司。但是,宏觀的美好與現實的困難并存,餐飲創(chuàng)業(yè)需要極大的耐心。它本質上是服務業(yè),從0做到100億美金的過程非常艱難。/04/更好更便宜,如何可能?日本消費升級第三個重要的趨勢是“更好更便宜”。消費者對于商品的價值與價格判斷力增強,供應鏈效率提升使得零售環(huán)節(jié)縮短,性價比增高。消費升級的本質是把更好的東西賣得更便宜,而不是更貴。“便宜”指的是,跟我們心里預期價位相比,價格更低或者說可以承受。打個比方,消費者本來要在飲食上花費20%的開銷,但現在只花15%,消費的品質卻更好。國內目前也有不少“更好更便宜”的產品。名創(chuàng)優(yōu)品有一個爆款產品是9塊9的零錢包?!?0分”使用和美國品牌新秀麗同等品質的材質,但便宜很多。喜茶給顧客提供有新鮮水果和鮮茶調制的飲品,比國外咖啡品牌售賣的飲料價格低。日本在消費升級過程中,以大創(chuàng)生活館、無印良品為代表的低價格、高品質的品牌在1980年代開始出現,并于1990年代經濟泡沫破裂后持續(xù)逆勢崛起。另一個符合更好、更可承受價格的典型品牌是優(yōu)衣庫。優(yōu)衣庫把控品質和價格的關鍵在于它所使用的SPA(SpecialityRetailerofPrivateLabelApparel,從商品策劃、生產到零售一體化控制的銷售形式)模式把線下零售效率提升到極致。SPA就是品牌商從頭到尾把控生產流程,從上游的采購原料、控制生產質量,到下游的銷售、庫存控制、在線銷售、客服等環(huán)節(jié)全部自己做。SPA模式高效,但建立的過程比較復雜。優(yōu)衣庫、宜家、ZARA、網易嚴選、小米這些品牌都屬于SPA模式。我們來分析下SPA模式的特征:第一,SPA模式中供應鏈鏈條延伸至材料制造商。優(yōu)衣庫經典的Heattech系列,穿起來很保暖,這種在原材料上的創(chuàng)新只有端到端的公司才能做到。小米也在把控產品的零部件,以滿足小米整個產品生態(tài)鏈的發(fā)展。第二,SPA模式下的品牌很少打廣告。宜家、ZARA、優(yōu)衣庫這些端到端零售的公司開設的門店本身就是廣告。營銷費用低,所以品牌能夠把更多的盈利返還給消費者,形成正向循環(huán)。第三,SPA模式中數據全鏈條打通。ZARA一個門店產品的銷量可能第二天就會傳到西班牙總部。當一個零售品牌能夠做到能夠做到打通整個生產鏈條和信息鏈條,庫存管理這種零售中的核心難題會迎刃而解。SPA模式用可控的價格,給消費者提供有品質的產品,獲得很高的消費者剩余(又稱為消費者的凈收益,是指消費者的支付意愿減去消費者的實際支付量)。SPA模式在家居和服裝行業(yè)產生的效果顯著,但是成功難度大,一旦做成了說不定就是一國首富。優(yōu)衣庫的創(chuàng)始人柳井正多次登上日本首富之位,歐洲首富很長一段時間是ZARA的創(chuàng)始人。SPA模式下的品牌很有生命力。人們會開玩笑說“百萬年薪優(yōu)衣庫”,即使消費者的收入增長,也還是會選擇優(yōu)衣庫。除了SPA模式之外,基本款這種模式定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優(yōu)衣庫做到“更好更便宜”,提升商業(yè)效率?;究钅茏寙蝹€SKU有更多銷量,容易形成規(guī)模效應,使得品牌商在原料商面前有更大的議價能力,更容易管理庫存。另外,基本款容易產生線上購買,因為它意味著fitsall,品質穩(wěn)定,與時尚趨勢關聯(lián)小,百搭,不太需要試穿。這能部分解釋優(yōu)衣庫在天貓的銷量要遠遠高于ZARA。在中國,能夠做到SPA模式的公司很少。中國的很多消費品牌是“經銷商品牌”,它們從經銷商手上收錢,而不是直接向消費者收錢,本質上它的客戶是經銷商。信息反饋不夠通暢,導致品牌商在管理SKU時,不能夠很快響應消費者的需求。SPA模式中,是沒有經銷商這個角色的。還有另外一種模式叫做“紅星美凱龍模式”。它作為零售終端,收取品牌的場地租金,但是不直接把控產品。簡單地說,產品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上,經過了多層中間商,花幾萬塊錢買一張床是常事。紅星美凱龍盈利很好,作為商業(yè)模式本身可行,但是它沒有把效率提升到極致。峰瑞觀點(freesvc)創(chuàng)立于1980年代初的優(yōu)衣庫,是優(yōu)質低價的典型。優(yōu)衣庫成立時,日本人均GDP大概在2萬美金,比現在中國高兩倍。但中國的消費升級疊加了移動互聯(lián)網這一加速利器,所以中國消費品公司的崛起將比日本來得更快。/05/“性價比”是可復制的模式好品牌滿足用戶的感性訴求日本在消費升級方面第四個重要的趨勢,是重視滿足消費者的心理訴求和感性訴求。這其實很好理解。正如很多人對品牌的認知,就是情感附加值。1970年代初,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空調等大型家電商品在日本已經普及。當物質過于豐富之后,純粹物質屬性的產品的重要性會下降,消費者會更傾向于購買小型產品或者精神屬性強的產品。中國目前也處于這樣的階段。消費者渴望用小價錢買到能讓自己愉悅的產品,追求“小確幸”,看重商品的附加價值所帶來的精神滿足。如果我們從心理和感性訴求來分析基本款,它之所以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擁有這么強的生命力,原因是基本款是一種生活主張,表達著一種普世的生活態(tài)度或者價值追求,隨性、不張揚、安靜,不“自以為是”,容易引起白領或者中高學歷的人群的共鳴。日本七八十年代消費領域中增長最快的品類是家居雜貨,十年間大概增長了10倍。無印良品、大創(chuàng)生活館、東急手工店都屬于這個品類。家居雜貨品類低價、不占地方,能給消費者帶來“小確幸”式的心理滿足。一個小相框,一束花就會讓家里變得很溫馨,很有調性。除了“小確幸”之外,消費者還有其他方面的心理訴求。產品的品牌定位和消費者的心理訴求息息相關,比如,三只松鼠的品類定位是堅果,情感定位是萌、可愛。江小白的品類定位是白酒,情感定位是“生活很簡單”。無止盡的個性化、追求自我是一種情感定位。比如,大家都穿耐克,我穿PARTICLEFEVER(粒子狂熱),展現我的個性和風格。但我的個性是什么?什么樣的產品能凸顯自我?這類話題本質上是社會學問題或者哲學問題,不一定能夠通過購買消費品獲得答案,但是很多人會試圖通過消費來尋找答案。其次,消費者追求永恒性的品牌。很多奢侈品牌通常會有幾百年的歷史,能營造一種永恒高貴的感覺。消費者容易被高級品牌的永恒性吸引,所以時常會有“復古熱”、“懷舊熱”。另外,消費者會有焦慮感,有自我改造的心理訴求。消費者購買健身課程和使用知識付費品牌是兩種最典型的想要緩解焦慮的消費行為。消費者的心理訴求很多,一個產品不需要滿足消費者所有的心理訴求,但必須能夠擊中某一點心理訴求才能發(fā)展得長遠。需要注意的是,“性價比”不是一種心理訴求,而是一種模式,每個品牌都可以復制。但如果消費品牌突然從“性價比”轉換成滿足用戶某一方面的心理訴求,可能會把沒有這種心理訴求的消費者拒之門外。不過,每一種定位的選擇,不可能影響所有人。所以,當品牌的用戶體量變大時,反而可能會在品牌上處于弱勢,不敢輕易定義品牌的情感召喚或者界定要滿足消費者什么樣的心理訴求。但是像“納谷”這樣的新品牌,可以大膽選擇維護忠實用戶,讓口碑傳播最大化。無印良品是一個很好的滿足消費者心理訴求和情感需求的品牌。它背后的情感召喚是什么?第一點,關注環(huán)境問題。喜歡無印良品的消費者喜歡返璞歸真的美,不喜歡過度工業(yè)化的產品。第二點,對日本文化的萃取和認同。無印良品成功地把日本禪宗文化的核心概念,比如無即是有、留白等等提取出來,變成品牌核心DNA。它呼應了日本消費者本土化的心理訴求,其它國家很難復制。峰瑞觀點(freesvc)無印良品成立初期的口號是“提高商品的品質,降低商品的價格”,產品價格比同類產品低1/3。但它在中國比在日本本土賣得貴,因為它在中國主打中高端市場,和在日本本土的定位不同。我們需要區(qū)別清楚產品的本土定位和海外市場定位。性價比和對消費者的情感召喚共同鑄造了無印良品,兩者缺一不可。目前無印良品在中國有情感召喚,但缺少性價比,本土品牌可以從中尋找發(fā)力點。/06/總結最后,我們用日本家居雜貨行業(yè)來做總結,分析它的發(fā)展如何印證消費升級的趨勢,以及我們能夠借鑒的經驗。在日本,家居在1980年代復合增長率極高,在所有行業(yè)中排第二,僅次于保險。家居雜貨源于日本本土文化。家居雜貨體積很小、價格不高,滿足了獨居人士的消費需求,而且能夠增添生活情趣、表達個性。我們分析歷史上的消費趨勢,不是照貓畫虎或者亦步亦趨。我們回顧歷史是為了抽象出底層邏輯。一個在消費升級中能夠快速發(fā)展十年以上的行業(yè),必然在某一方面呼應了社會發(fā)展的某種趨勢,才能與社會同步發(fā)展。希望日本消費升級的發(fā)展過程,能夠對我們有所借鑒。
一起惠2018-09-08 09:54:24809 次
上市在即的美團向外界展示出其在新零售領域的野心。繼在北京開店后,無錫成為美團旗下新零售品牌“小象生鮮”落地的第二個城市。作為首家登陸無錫,集生鮮食品、餐飲、電商和即時配送于一體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生鮮超市,針對無錫市場,小象生鮮也進行了升級。相較于北京方莊店,無錫雙店在面積上顯著擴大。以廣益店為例,面積約為4500平米,是北京方莊店的兩倍多,商品區(qū)和餐飲區(qū)占比約2:1,生鮮類商品的占比超過60%。不僅是小象生鮮,美團在近日還依次推出了新零售閃購業(yè)務和無人配送開放平臺,諸多信息顯示,美團在新零售方面的布局正在加強。無獨有偶,美團在外賣市場的頭號競爭對手餓了么也開始在新零售領域頻頻發(fā)力——在進入阿里體系后,餓了么的角色顯然已經不僅局限于外賣,其配送團隊蜂鳥將全面融入阿里新零售,即時配送不再僅服務餐飲外賣,而是計劃向各路新零售縱隊輸出運力??梢钥吹降氖?,美團與餓了么的角逐已經從外賣延伸到新零售的新戰(zhàn)場中。美團閃購與無人配送組合拳以滿足消費者便捷購買、商家提升經營效率、騎手在各個時間段配送的需求,美團近日上線了新零售品牌“美團閃購”。一位美團內部人士對《深網》透露,美團閃購并非新的業(yè)務,實際上是此前美團跑腿業(yè)務的升級。美團跑腿是美團推出的同城幫買幫送服務,曾在2017年3月上線,用戶通過美團或美團外賣App代購下單,指定物品就可在1小時內完成全城送達。海瀾之家是美團跑腿的初批嘗試。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發(fā)展,美團開始將配送品類覆蓋更多的領域,全面發(fā)力新零售?!渡罹W》了解到,美團高級副總裁王莆中將全面負責閃購業(yè)務。王莆中表示,從去年及今年上半年來看,美團通過配送網絡送出去的零售產品達到2.6倍增長,非餐品類的增長率是最快的,尤其是生鮮、水果;商家數量翻了一番。背后的驅動力在于城鎮(zhèn)化和消費升級。王莆中表示,目前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達到156個,城鎮(zhèn)化人口達到8.1億;零售行業(yè)線上化率的增長,電商主力品類增速放緩,食品生鮮處于較低水平,其中食品生鮮的線上化率在6%,有很大增長空間。美團在過去幾年鋪開的配送能力成為有望覆蓋這些品類的基礎。據美團官方數據顯示,該平臺覆蓋全國2800個城市,年度交易用戶3.1億,擁有53萬日活躍騎手,平均配送市場為30分鐘,幾乎覆蓋了所有主流人群。除了將配送更多新零售的品類,美團過去一段時間一直在無人配送這件事上下了很大功夫。實際上,美團發(fā)力無人配送已久,在無人機、無人車領域已已經過多輪實驗。據《深網》了解,其無人配送事業(yè)部的前身即為此前的項目組“W”。同王興一樣畢業(yè)于清華的夏華夏,曾先后擔任Google高級工程師,百度主任架構師。2014年6月,夏華夏加入美團任美團首席科學家及配送部總經理,負責基礎架構及大數據等相關工作。夏華夏對《深網》表示,“不僅限于外賣,比鮮花、蛋糕這些品類,或者是以后的閃購里面的一些物品,我們都希望用無人配送的方式或者是地面、天空的方式,用機器來配送。”“未來很長時間內,都會是人車混送的方式?!毕娜A夏說,無人配送車是對騎手的有效補充,它可以持續(xù)工作,比如承擔更多的夜間配送工作;騎手更為靈活,可以處理一些較為復雜的場景,騎手與無人配送車可以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提升效率,優(yōu)化用戶體驗。據《深網》了解,自2018年3月至今,美團無人配送已經完成了在朝陽大悅城的B端測試運營、深圳聯(lián)想大廈的C端試運營,并有選擇性地在上海松江大學城實現了從B端到C端的完整閉環(huán)運營。夏華夏對《深網》表示,松江大學城內由無人車配送的美團外賣訂單已經超過1000單/天,這也印證了美團無人配送規(guī)模化運營的可行性。相比于餓了么,美團目前披露的無人配送的計劃顯得更加完備。美團近日正式宣布推出無人配送開放平臺計劃,希望將軟件(如仿真系統(tǒng)、視覺感知)、網絡(如通訊、運營商)、器件(如計算芯片、激光雷達)、整車(包括設計生產)、實業(yè)(地產、園區(qū)、物業(yè))綜合到一起,實現從餐廳到目的地的全程無人配送。不過,美團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王慧文認為,目前美團無人配送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處于“實驗室”階段。目前仍有許多難點有待攻克,他們希望在2019年實現規(guī)?;\營。餓了么與阿里生態(tài)全面打通美團在外賣及新零售領域的頭號競爭對手餓了么,也顯示出其在加入阿里體系后的首個計劃落地,即餓了么為阿里的新零售提供物流基礎。6月22日,在阿里收購餓了么兩個月之后,餓了么新CEO王磊表示餓了么將不再局限在餐飲外賣上,包括水果、生鮮、藥品、鮮花等非餐飲品類亦納入到餓了么的配送范圍里,正式成為阿里生態(tài)的一部分。而隨后美團閃購的出現標志著二者圍繞新零售的激戰(zhàn)正式打響。為此,餓了么將于今年夏季投入30億元?!梆I了么與阿里生態(tài)之間的協(xié)同力量,是任何競爭對手都無法企及的。未來競爭的核心不是比誰錢多,而是以餐飲為起點的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新零售大升級?!蓖趵谧鞒雠袛?。易觀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中國互聯(lián)網餐飲外賣市場整體交易規(guī)模為705.8億元人民幣,但環(huán)比增長僅為4.2%。該數據報告還指出,預計互聯(lián)網外賣市場在未來三年內仍將維持增長的態(tài)勢,但同比增速將持續(xù)走低,同時外賣業(yè)務也已經成為生活服務類別下的第二大消費場景,排在第一位的是生活服務綜合平臺。這些數據都意味著,外賣市場之爭正在向更廣泛的市場的延伸。在這樣的背景下,餓了么透露,其在上海7月以來平臺的新零售交易額環(huán)比6月增長40.1%,訂單量環(huán)比增長30.3%。其中,百果園在平臺夏季果蔬大促第一天日訂單量即突破10萬單,環(huán)比增長3倍,全家便利店交易額環(huán)比增幅更接近兩倍。2017年,阿里巴巴聯(lián)手螞蟻金服曾以10億美元入股餓了么時,就對外明確表示“口碑專注到店,餓了么專注到家”的業(yè)務分工。在今年4月阿里巴巴全資收購餓了么之后,來自阿里阿里新零售體系的賦能,將為餓了么的配送提供更強的能力和更廣的平臺,比如支持盒馬鮮生、天貓超市以及其他品牌商先下單的三公里、半小時配送服務。與此同時,餓了么內部孵化的無人貨架項目“餓了么Now”則在今年3月在其首個入駐的城市上海實現運營盈利。在憑借無人配送行駛改善配送成本和效率這一點上,餓了么也邁出了其“未來物流”戰(zhàn)略的重要一步。7月26日,餓了么宣布獲準開辟中國第一批無人機即時配送航線,送餐無人機正式投入商業(yè)運營。無人機試運營期間,用戶從下單開始,平均僅需20分鐘即可收到外賣。餓了么方面稱,其送餐機器人也在取得突破性進展,適應不同樓宇場景的二代機器人將于近期面世,除送餐外,還將承擔流動無人貨架等角色,預計今年覆蓋范圍擴大至多個城市超過500座樓宇。據了解,未來還有更多新零售服務將通過蜂鳥的本地即時配送網絡落地,觸達3公里半徑內的用戶,包括智能調度系統(tǒng)、外賣無人機、機器人等產品,都將適配新零售復雜場景進行更新迭代。激戰(zhàn)新零售外賣市場,或者說生活本地服務正在進化出一個全新的格局,如果說此前是美團與餓了么的一對一決戰(zhàn),那么在阿里收購餓了么之后,美團需要面對的則是餓了么、百度外賣、口碑與阿里的協(xié)同作戰(zhàn)。為了更快速爭搶到更大的市場份額,餓了么將在今年7月至9月期間投入30億元人民幣以應對市場越發(fā)激烈的競爭,他們希望能夠將市場份額提至50%以上。同時彭博社還稱餓了么正在尋求新一輪金額為20億美元的融資,對此王磊給出的回應是,預計阿里未來會繼續(xù)為餓了么的發(fā)展投入數億資金,所以資金并不是現在的核心問題。他還強調,餓了么目前并沒有尋求除阿里巴巴集團以外的新資金注入。一邊是準備赴港上市的美團,一邊是有阿里傍身、不缺資金的餓了么,最終誰才會成為收割新零售市場的玩家,這在短期內將會是個疑問。然而可以預見的是,加碼布局新零售的美團與餓了么勢必將把戰(zhàn)火重新燃起。
一起惠2018-08-07 10:52:44572 次
花唄便利店是支付寶推出的多個惠民活動之一,還有交通出行周卡等活動,目前還有很多人對這些活動不是太了解,大家可以多多了解淘寶運營技巧或者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花唄便利店周卡的用法。目前花唄便利店周卡分為兩種,一種是只能在全家便利店使用的周卡,需要大家支付6.99元購買,可以抵扣35元現金,一種是所有便利店通用的周卡,需要大家支付2.99元,可以抵扣14元現金。接下來就先來說說全家便利店周卡的用法,這個目前還有很多城市沒有全家便利店,所以沒有相對便利店的城市是購買不了這個周卡的,因為沒有地方使用,大家在進入購買的界面會有相應的提示,在頁面下方會顯示當前所在城市無法購買?;▎h便利店周卡購買之后是不能退的,它會在購買后7天內有效,1天可以享受一次立減優(yōu)惠,過了7天沒有進行使用的,周卡作廢,而購買周卡所支付的費用是不予以退還的。在有便利店的城市可以購買,進行購買操作界面后,在這里大家可以看到周卡的使用規(guī)則是,立減5元X7次,但是需要大家單次消費滿25元,用支付寶支付時才可以享受此類優(yōu)惠的,在支付時系統(tǒng)自動抵扣。不滿額是不能立減5元的,如果大家每次在便利店消費都不到25元的話,是不建議進行這種周卡購買的。接下來就來看看通用性便利店周卡的用法,和全家便利店周卡一樣需要大家進入周卡界面進行購買操作時候才可以使用,在便利店進行消費用支付寶支付時,可享受立減待遇,每滿10元立減2元,系統(tǒng)自動抵扣。每周可享受7詞這樣的優(yōu)惠,同樣的一天只能享受一次這樣的立減優(yōu)惠。所以了解了這些淘寶經驗之后,大家就可以知道每個地址支持的便利店不同,只有在支持支付寶花唄支付的便利店可以享受此類優(yōu)惠。周卡在購買后7天內有效,過期不使用就無效了,而且當時支付的購卡金額不予以退還。
一起惠2018-06-01 10:43:49426 次
全家便利店在上海試水了智能販售機和變形貨架;同時,北京的京客隆也在雙井店內悄然開設了自助無人超市。據了解,全家便利店在智能便利店以實體門店為中心,輔以智能販售機和變形貨架。中國全家執(zhí)行長林建宏介紹,在地鐵站、機場及市區(qū)辦公樓等面積較小的門店,變形貨架成為門店貨架的補充,滿足即時消費需求。變形貨架可應用于多種店型和商圈,目前已在上海江寧路和七莘路地鐵站推出。全家在上海嘗試無人便利店時,京客隆的第一家無人自助店也在北京悄然開業(yè)。這家24小時京客隆自助店大概有三四十平方米,微信掃碼進店、商品采用電子價簽、門口有自助掃碼結賬的機器。僅有一名工作人員輔助,店內有飲料、日化、小食品等品類。
一起惠2018-05-30 09:12:05250 次
不久前,香港蘋果日報刊登了一篇文章,稱支付寶是“偽先進”,而信用卡才是最先進的消費途徑,并表示它連八達通都不如,八達通是可以跟信用卡掛鉤,自動充值的,每日上限250港幣。支付寶卻必須預先充值,有錢才能用,沒有錢的話就無法使用。并表示“因為你是有信用的人,你被信任?!彼?,“有信用的上等人,不用支付寶”。這一番話引發(fā)不少大陸網友的反駁與群嘲。為什么有些香港人會看不懂支付寶?一方面當然是智能手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所限,香港沒有本土的手機廠商巨頭,香港人所用的手機基本上是iPhone與三星以及索尼等品牌,而大陸的互聯(lián)網巨頭的勢力范圍基本上沒有進入到香港。當然,微信支付寶在香港還是有點知名度。但總體來看,香港人意識不到國內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速度與產品功能布局。另一方面,我們知道,移動支付在日本與美國都很發(fā)達,蘋果有ApplePay,是基于NFC的手機支付功能,日本在功能機時代就已經用手機支付了,對外來支付方式的接受度也非常高,如今在東京銀座的商場,在成田機場、在7-11、羅森、全家便利店以及日本的出租車公司,都已經接入了支付寶,在歐洲,目前有12個國家都已經接入了支付寶。全球來看,手機支付已經成為主流,按照香港蘋果日報這個作者的邏輯,難道香港的信用卡是最先進的,日本美國手機支付的方式是落后于香港的信用卡?事實上,看不懂依然無腦黑的背后,這也與香港本地的移動互聯(lián)網發(fā)展環(huán)境息息相關,香港沒有本土互聯(lián)網巨頭,也沒有互聯(lián)網生態(tài)發(fā)展的先天環(huán)境。整體創(chuàng)業(yè)氛圍偏向于傳統(tǒng)行業(yè),資本會將錢撒向房地產金融等香港的主流行業(yè),而不是當前新興產業(yè)、IT行業(yè)或者顛覆式創(chuàng)新的技術領域。而在香港也幾乎沒有叫得出名字互聯(lián)網與IT新型技術類公司與產品,整個香港市場已經被Google、Facebook、微軟、蘋果們集體攻陷,香港人使用頻率最高的軟件是Whatsapp,Facebook,Instagram,本土研發(fā)的產品有openrice、高登、各大銀行網站、新聞網站等。這很難算的上是互聯(lián)網公司也不具備代表性。而內地在移動互聯(lián)網、電商、移動支付、O2O、共享經濟、知識社群、AI與VR/AR等領域的發(fā)展,已經不是香港所能比肩。而本土的互聯(lián)網巨頭對于互聯(lián)網思維與意識的培育非常重要,我們知道,在國內,由于BAT等巨頭由于競爭關系,不斷在各領域砸重金扶持獨角獸,導致移動互聯(lián)網商業(yè)模式與產品在不斷在創(chuàng)新,這在某種程度上打開了人們的眼界。但香港由于本土互聯(lián)網品牌與巨頭的喪失,也導致當地人眼界與格局相對會更為狹隘,因為它沒有見過移動互聯(lián)網一路的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也因此對變化喪失了敏感性。比如說如果說到信用與提前透支,支付寶有“螞蟻花唄”的消費信貸產品,它根據消費者的網購情況、支付習慣、信用風險等綜合考慮,通過大數據并結合風控模型,授予用戶一定的消費額度,這本身就是一種信用消費,而支付寶本身也是可以綁定信用卡消費的。但是這位作者由于在見識與思維上的狹隘,未必能夠認識到這一層。而這個作者還提到的一點是手機的體積比卡大得多,一個人能帶手機出街,為什么就不能帶一張卡出街?在這里它的邏輯是以體積大小來衡量方便性,而不是從必要性角度,也就是說,在作者看來,它可以不帶手機出街,只帶一張卡就可以了。這背后其實與香港人本身的傳統(tǒng)商業(yè)構建有關,八達通壟斷了香港人的交通出行與支付消費,他們過去幾十年的商業(yè)環(huán)境的運轉是依賴于此,人們習以為常也非常方便自然不會去想著要去顛覆或者改變。另一方面,也跟香港的當地的經濟基礎與地域環(huán)境相關,香港的商業(yè)基礎早早就發(fā)展的非常成熟了,原有金融業(yè)、零售、物流等產業(yè)結構已經非常穩(wěn)固,地小人多,從銅鑼灣、尖沙咀到旺角,都是1小時生活圈,24小時便利店與購物廣場遍布,出門購物、消費等一切都相對比較方便。但實體經濟過于發(fā)達以及商業(yè)設施密集這就讓電子商務很難發(fā)展起來,因為電子商務的連接屬性是需要搬東運西,調劑各地域經濟發(fā)展與用戶需求的不平衡,而香港人力成本高,店面普遍較小,他們不太愿意把業(yè)務遷移到互聯(lián)網上。而電子商務與支付體系的發(fā)展是互相推動的,電子商務發(fā)展不起來往往就導致移動支付落后。而在今天,移動支付的背后連接的是人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它不僅僅是一個工具,而是連接線下實體消費娛樂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但對應到香港的現狀,也與地域環(huán)境與教育環(huán)境相關,香港有800萬人,對一家互聯(lián)網公司來說,800萬人足夠生存,但在互聯(lián)網行業(yè),800萬用戶不能做到足夠的影響力與規(guī)模,由于互聯(lián)網天生講究用戶規(guī)模效應,依靠海量用戶來顛覆原有產業(yè)鏈來獲取利益快速增長,這需要一個龐大的本土市場與用戶規(guī)模作為主戰(zhàn)場與依附,香港欠缺這樣的基礎。另外,在教育領域,香港偏向于工商管理與金融、法律建筑等學科,而不是IT軟件專業(yè)領域。有業(yè)內人士談到,香港的大學里商科和法律專業(yè)錄取分數最高,信息工程之類的專業(yè)則幾乎墊底。在香港,醫(yī)生、律師和金融從業(yè)者是社會認同度最高的職業(yè),而IT界的專業(yè)人才,大多都投身于金融機構的后臺領域,因為那里會有一份不錯的薪水,這導致互聯(lián)網人才的缺乏。而有人發(fā)現,香港每年拿得出手的軟件工程師寥寥可數,而建筑的土木工程師就很多,而且很多去了美國。另一方面,由于國內計算機人才更多以及薪資與發(fā)展前途更好,所以也有香港本土IT公司把研發(fā)部門遷入內地而在其本土保留解決方案與銷售等非研發(fā)部門,例如匯豐銀行的軟件開發(fā)部門設了分公司在廣州?;ヂ?lián)網軟件人才缺乏,對互聯(lián)網產品的了解與深度自然與中美的差距越來越大。從現成社會結構來看,香港中產階層壯大導致社會形成穩(wěn)固的錘紡型結構,進入老齡化社會,這導致香港對新生事物接受速度變慢。他們對香港現有的商業(yè)模式、社會規(guī)則很認同,對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業(yè)與創(chuàng)新的認識不深。吳曉波曾經說過:“一個喜歡大資本的城市,和一個必須以破壞、創(chuàng)新為主的互聯(lián)網公司,有一種天然的沖突?!边@話其實對應到香港也一樣成立。當一個社會的商業(yè)金融與社會分工高度發(fā)達的時候,往往會壓制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活力,并且抬高創(chuàng)業(yè)的成本。說到底,這一番“仇恨中帶著無奈但又放不下優(yōu)越感”的酸腐言論,背后事實上也反應了部分香港人的焦慮以及對其前途的擔憂。畢竟,過去的窮鄰居,搖身一變成了在國際上不可忽視的存在,讓其心底很不是滋味。不過,雖然這只是一家之言,但它在香港一個相對權威而且有一定知名度的媒體上刊登出來,也能從側面反映出香港媒體的守舊以及對大陸互聯(lián)網快速發(fā)展的不安。當然,這也與該媒體屬性相關,用煽動性語言迎合市民情緒,補捉大眾心理,往往又是其慣常伎倆,在知乎上,有人問,香港和臺灣的《蘋果日報》,為何這樣喜歡負面描寫大陸人?有人回答,蘋果日報賣的就是情緒,只是你不喜歡他賣的這種情緒而已。而“香港有信用的上等人不用支付寶”這類言辭迎合了或許能迎合一些香港人的心理現狀——恐懼。而在阿里之外,香港人不可能不認識在香港上市的騰訊——目前已經是亞洲市值最高的互聯(lián)網公司并且已經超越了Facebook。但香港本土的互聯(lián)網行業(yè),可以說是一片空白。記得程苓峰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說到這么一句:“過去那一代香港人是看過世界的,今天香港的年輕人就只看過香港?!狈诺浇裉靵砜矗芍^一針見血。
一起惠2017-11-24 10:02:47579 次
日前,DHLExpress宣布兩項升級服務,包括自選遞送服務(OnDemandDelivery),提供全球寄件人及收件人更輕松便捷的新選擇。同時也宣布與臺灣全家便利商店的合作,將DHLExpress零售點的數量一舉增加至9300多個服務據點,成為全臺最多零售服務據點的國際快遞服務業(yè)者。DHL自選遞送服務自3月2日啟動,亞太區(qū)包括臺灣、澳洲、中國、新加坡、南韓及泰國等皆屬服務范圍,2017年底前,服務范圍將涵蓋超過全球100個國家并提供超過45種語言的通知訊息及使用者界面。
一起惠2017-03-08 10:04:08493 次
1974年,日本第一家便利店(7-Eleven)在東京一間家傳酒坊里開出。時至今日,像這樣面積在60-200平米之間、步行5-10分鐘便可到達。全年24小時營業(yè)的便利店已經遍及全日本。在密度最高的東京,便利店數量超過5700家,平均每2000個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7-Eleven、羅森和全家三大品牌,基本主宰了這個市場:按照日經近期公布的各品牌11月底經營數據,7-Eleven在日本的門店數已經達到1.92萬家,全家是1.8萬家、羅森也有1.3萬家。而按照7-Eleven從2011財年至今、每年能凈增超過1000家門店的速度計算,到2017年初,就會突破2萬家門店,與大國企“日本郵政”管理的直營郵局總數相當。線下的零售市場,最講究的問題之一,即是密集的門店布點、以及能與之配套的供應體系。如此之多的便利店,作為銷售渠道和服務窗口的價值很大,而經營者也不僅僅將其局限在一個商店的定位中,而是增加了各種各樣的附加業(yè)務,甚至承擔了很多公共設施的功能。按照全家便利店所屬頂新集團便利、餐飲事業(yè)董事長魏應行先前的說法,之所以日本便利店能夠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依生存,是因為它們可以提供的服務種類多達1285種。而目前,中國的便利店通常只提供50種服務。在日本便利店里的常見服務,有些甚至不用開口講話、利用各種多功能機器就能完成。而幾大便利店品牌還在通過與其他行業(yè)合作、或是開出專門的子品牌線(比如更注重健康食品的NaturalLawson),來不斷擴充自己的特色服務。便利店的發(fā)展,也契合了日本社會“少子化”和“老齡化”的社會趨勢:家庭結構更為簡單、對商品的需求不再那么大,大型的超市賣場業(yè)態(tài)就會逐漸式微;老年人和全職工作的女性增多,就近購物的需求將會大幅回升;他們的需求多元、瑣碎,但最好能夠集中在一個場所里完成……所以,日本便利店這幾年的很多新功能,都是根據老年人和職場白領的需求所增加的。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7-Eleven為什么要將ATM機放到自家的便利店里:按照創(chuàng)始人鈴木敏文的思路,既然7-Eleven是一家為顧客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便利店,那么每天都要用到的“現金”,也應該是一種便利產品。為此,他拿下了日本零售行業(yè)內的第一張銀行牌照,并通過削減功能,將ATM機的生產成本壓縮到了原先的1/4。2001年,7-Eleven便利銀行IYBank開始營業(yè),雖然當年集團的財報就出現了赤字,但很快,這個功能就轉化成了更高的客流量、以及店內的銷售收入:大多數利用ATM取錢的顧客,都會順便在店內消費;排隊期間順手購物,既能解決需求、又能打發(fā)無聊。2014年,日本便利店的國內市場規(guī)模首次超過了10萬億日元,遠超百貨商場和藥妝店各自6萬億日元的規(guī)模,僅次于超市(18萬億日元)。其中,僅7-Eleven這一個品牌的銷售額,就有4萬億日元。不過,就和你去便利店自提點拿快遞時,有時會因為太麻煩而被營業(yè)員悄悄翻白眼,這些附加服務無疑大大增加了從業(yè)者的工作壓力。近些年日本老齡化問題嚴重、就業(yè)人口減少,也開始讓羅森這樣的便利店品牌考慮自動結算的“無人便利店”業(yè)態(tài)。將這種模式拓展到海外市場,無疑是更有效的應對思路。在中國和泰國、菲律賓這樣的東南亞國家,已經能夠感受到便利店品牌的擴張趨勢。但在快速開店的過程中,能否將這種事無巨細的日式服務思路同時引進來,目前看來還是相當困難的。這其中的關鍵,就在于從業(yè)者如何看待自己服務顧客的目的:提供便利,究竟是分外之事、還是能夠為店內增加穩(wěn)定客流和銷售額的一種手段?
一起惠2016-12-29 09:34:391050 次
8月11日消息,生鮮電商本來生活網宣布旗下的生鮮O2O項目——本來便利正式上線。據介紹,該項目自今年5月底開始在北京地區(qū)低調試運營,至今剛剛兩個多月,但用戶迅速達到百萬。據介紹,用戶通過手機打開本來便利APP,APP會根據手機定位尋找到附近2-3公里范圍內一家與其合作的便利店,用戶選擇商品下單,可以直接支付或選擇貨到付款,然后便利店會在1小時內將商品送到用戶手上。目前,本來便利已經與北京300多家便利店合作,覆蓋北京五環(huán)以內以及五環(huán)外部分人口聚居區(qū)。自今年5月底開始試運營開始,本來便利的用戶數已達百萬。從發(fā)布會現場獲悉,全家便利店中國事業(yè)部本部長朱宏濤通過視頻宣布,全家在中國的1400家便利店也將與本來便利進行全方位的合作。而在社區(qū)方面,本來便利與萬科、金地等擁有大量優(yōu)質客群的大型地產物業(yè)集團,也已經進入實質性合作階段。另外,本來便利并不是一個純平臺模式,而是親自參與到供應鏈過程之中。在過去的三年,本來生活網培養(yǎng)出來大批的買手資源,在全球各地尋找優(yōu)質新鮮的生鮮產品,建立起自有特有的產品優(yōu)勢。而這些將全部為本來便利所用。據了解到,2012年7月,本來生活網率先進入生鮮電商行業(yè),以京津、長三角和珠三角為據點建設了超過6萬平方米的五溫冷庫,常溫配送城市達162個,生鮮配送城市20多個,員工已經增長到1200多人,今年預計銷售額將突破10億元。今年1月份,本來生活網完成B輪數千萬美元融資。據本來生活網副總裁、本來便利負責人戴山輝對記者透露,在北京地區(qū)準備充分后,今年下半年本來便利還將在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同時布局。
一起惠2015-08-12 08:51:58721 次
面對電商的沖擊,傳統(tǒng)零售業(yè)紛紛尋找新出路。在與全球第三零售商TESCO組建合資公司滿一年后,華潤萬家一邊立足社區(qū),推出“樂購express”便利超市;一邊加碼電商,電商平臺e萬家預計下月發(fā)布,以形成互補的商業(yè)鏈條閉環(huán)。這也宣告華潤萬家正由原來單一實體零售店轉向實體店和電子商務雙渠道。便利超市主打生鮮食品4月29日,樂購express首家便利超市在深圳開業(yè)。據華潤萬家介紹,與傳統(tǒng)超市不同的是,樂購express便利超市以生鮮和食品為主,顧客在此可享受大賣場式的生鮮一站式服務,也可在店內的休閑餐飲區(qū)解決一日三餐。其最大的亮點在于,樂購express在賣場前區(qū)預留電商自提柜,在賣場后區(qū)設置電商中轉站,為日后線上線下的一站式購物體驗提供便利。近年來,社區(qū)便利超市一直是華潤萬家大力發(fā)展的業(yè)務形態(tài)。據悉,當前廣州共有社區(qū)便利超市141家。此次華潤萬家推出樂購express加碼便利超市,被指與業(yè)績受樂購拖累不無關系。華潤創(chuàng)業(yè)發(fā)布的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旗下零售業(yè)務即華潤萬家凈利3.56億元,同比下滑30.5%,遠低于市場預期。至此華潤萬家已經連續(xù)五個季度出現凈利下滑。華潤萬家總經理葉宏偉表示,華潤萬家看好樂購全球化運營的專業(yè)知識、成熟的IT系統(tǒng)和顧客分析,及自有品牌的豐富經驗。樂購express可優(yōu)化便利超市的業(yè)務模式,提升便利超市的影響力。樂購express將以華潤萬家標準超市升級+新增門店的方式出現,未來將陸續(xù)開展此類業(yè)態(tài),并向中西部三四線城市下沉。預計到2018年,樂購express便利超市將達到518家。結合各種業(yè)態(tài)打通O2O除了布局社區(qū),涉足電商是傳統(tǒng)零售商的另一轉型方向。沃爾瑪繼投資1號店后,又推出O2O服務平臺“速購”;大潤發(fā)斥資打造“飛牛網”;家樂福轉型試水超市電商;全家便利店與亞馬遜實現O2O打通;華潤萬家則將推出e萬家電商平臺。記者了解到,e萬家將從生鮮做起,同時結合大賣場、社區(qū)店和直送等,形成網狀的配送體系。目前e萬家處于公測階段,預計6月份正式發(fā)布。“樂購在英國采用的就是多種配送方式相結合的模式,除了配送到家,顧客還可以選擇線上選購、線下實體店或其他網點取貨的方式?!比~宏偉表示,樂購在這方面的優(yōu)勢為華潤萬家e萬家提供了經驗借鑒。華潤萬家方面介紹,e萬家最先上線的城市將是深圳,因為深圳有60萬會員,供應鏈、物流配送體系、品牌更完善。為了更好地與電商匹配,華潤萬家目前已成立一個獨立的電商團隊,同時還成立了市場營銷部門,著重顧客洞察和分析。
一起惠2015-06-01 08:52:43866 次
“easy家樂?!笔欠▏覙犯<瘓F旗下的便利店品牌。這家以橙色為基調的店內有零食、飲品、日化產品以及酒類等常見品類。據了解,上海閔行店工作人員已經全部到位,第二家店則在籌備中。作為衡量城市商業(yè)發(fā)達程度的便利店業(yè)態(tài),外資超市第一店家樂福進入中國20年后謹慎涉獵。家樂福旗下“easy家樂?!毕轮軐⒃谏虾T嚑I業(yè)。主打現購自運概念的麥德龍也在上海試運營旗下的便利店?!百u場版”便利店也將成為國內零售市場的一股新勢力。外資巨頭開便利店據了解,家樂福在全球不同國家有眾多業(yè)態(tài),包括大賣場、超級市場、折扣超市、便利店、倉儲賣場、會員制量販店等。2003、2004年,家樂福先后將折扣超市迪亞天天和生鮮超市冠軍超市引入中國進行本地化經營,不過,迪亞天天目前退守上海,冠軍超市在兩年試水后就撤出北京市場?!凹覙犯T跉W洲已經在經營小業(yè)態(tài),現在只是把國外的經驗復制到國內?!敝袊B鎖經營協(xié)會負責人表示,外資零售巨頭在國內涉足的便利店業(yè)態(tài)并非首創(chuàng),并且大賣場的業(yè)績不像前兩年優(yōu)異,小業(yè)態(tài)將成為行業(yè)發(fā)展方向。與家樂福一樣悄悄進入便利店領域的外資零售巨頭還有麥德龍,在麥德龍上海普陀店的邊上,一家80多平方米的“合麥家”便利店已經悄然開業(yè),這是主打現購自運的麥德龍在中國市場的新業(yè)態(tài)。麥德龍中國區(qū)總裁席龍表示,“合麥家”是一個類似于便利店的業(yè)態(tài),適合在學校、小區(qū)、醫(yī)院周邊等場所經營,并且未來會開放加盟。選址因地制宜“便利店和大賣場經營完全不同,選址是直接決定一家便利店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在業(yè)內人士看來,選定了位置也就意味著確定了目標客戶。同時,選址也很大程度上將決定一家便利店的成本。目前,家樂福和麥德龍都將上海首店落子現有的大賣場周邊,前者在閔行區(qū)有三家大賣場,后者則直接開在了麥德龍普陀店周邊?!靶I(yè)態(tài)更適合社區(qū)和寫字樓,做一些精品品類,自有品牌占有率高一些,都有利于在原有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有分析人士認為,便利店市場空間和消費潛力很大,即使連鎖便利店已經在市場上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這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yè),新進入者在品類上差異化運營仍然有機會。來自北商商業(yè)研究院的分析顯示,便利店是衡量一個城市商業(yè)發(fā)達和消費成熟的一個重要指標,隨著小業(yè)態(tài)的推進,城市消費路線也將發(fā)生變化,大業(yè)態(tài)往城市周邊走,成為全家一站式購物的場所;城市中心小業(yè)態(tài)滿足社區(qū)、白領的即時性快速消費需求。這意味著,社區(qū)成為便利店的必爭之地,而前期便利店7-11、全家、好鄰居、快客等全國性和區(qū)域性連鎖便利店已經占據了優(yōu)勢位置,對于后進入者來說,如何見縫插針來贏得市場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小業(yè)態(tài)時代來臨“賣場版”便利店在六年前就曾出現。2008年,Tesco在上海啟動便利店業(yè)務TescoExpress;2009年,沃爾瑪便利店“Smartchoice(惠選)”在深圳低調試水;此后不到兩個月,永旺集團宣布,該集團首家便利店“迷你島(ministore)”將在山東亮相。盡管各家都對旗下便利店有精確的定位且制定了擴張計劃,不過,上述項目均悄無聲息的結束。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大賣場做小業(yè)態(tài),有供應鏈和采購的優(yōu)勢,但彼時做便利店超出了零售市場和消費習慣的發(fā)展。而現在,大賣場業(yè)務萎縮,零售商急需新的業(yè)務帶動,同時,城市中即時快速的消費需求大量出現。數據顯示,1-8月,便利店成為上海零售業(yè)態(tài)增速最快的門類,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兩位數,高于其他業(yè)態(tài)。這種趨勢早有苗頭,中國連鎖經營協(xié)會與野村綜研(上海)咨詢有限公司聯(lián)合發(fā)布的《中國便利店發(fā)展報告》(2012-2013)顯示,2012年中國便利店企業(yè)銷售規(guī)模實現17%的增長,遠高出百貨、大賣場等大型業(yè)態(tài)的增速。與之相對的是,大賣場在前幾年的快速開店后,放慢了擴張步伐,甚至開始關店止損。“與動輒投入上千萬元的大賣場相比,便利店在房租、運營上投資成本不高,而且比較靈活,可以實現快速擴張?!睋本┥虉笥浾吡私猓覙犯T谏虾5牡诙冶憷暾谡心紗T工,馬上也可以開業(yè)了。北京便利店存空間家樂福和麥德龍幾乎同時啟動了便利店業(yè)務,更默契的是,它們都將便利店試水之地選在了上海,業(yè)內人士分析,上述兩家企業(yè)總部都在上海,方便人員調配;另外,上海消費者市場的包容性更強,城市規(guī)劃也更適合發(fā)展便利店。中國連鎖經營協(xié)會今年初對內地26個大中型城市連鎖化便利店增長率、飽和度、24小時比例和政策支持力度四個指標綜合分析,得出相關城市的便利店指數排名。其中,深圳、東莞、太原名列前三;上海、廣州分列第六和第九位;北京排名倒數第二。北京街道過于寬闊不適合開便利店、北京市場對便利店鮮食業(yè)務的管制較為嚴格,業(yè)內對北京便利店發(fā)展滯后的一致看法是,“天生不具備便利店基因”,其實,北京便利店市場已經暗潮洶涌。7月,全家便利店進京,在首都機場和故宮都開設了門店,實際上,為了能夠順利進入北京市場,全家便利店在一年多前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全家進入京城,也引發(fā)了北京便利店市場的蝴蝶效應。深耕京城商業(yè)多年的7-11一改此前開店謹慎的擴張態(tài)度,不僅提速開店,也首度松口選址要求,將通州、甚至北五環(huán)外均劃入選址范疇。后進入者羅森甚至不惜巨額租金在高端商場銀泰中心、環(huán)球金融中心開店。
一起惠2014-11-24 09:40:28596 次
自提服務成為電商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共同選擇。繼3月開設中遠兩灣城大型社區(qū)服務中心、4月牽手“美特好”連鎖商超之后,1號店與全家品牌達成戰(zhàn)略合作,在上海300個全家便利店提供訂單包裹自提服務。至此,京東、蘇寧、當當網、天貓、亞馬遜中國等大型電商均已實現自提。1號店全家自提點提供“24小時自提”和“貨到付款”服務。用戶下單時,選擇距離最近的全家便利店,包裹送達后即會收到短信通知,全家方面安排專人保管包裹,用戶憑有效身份證件和手機尾號自提?!半p方于6月初實現了業(yè)務流程、訂單數據以及TMS運輸管理系統(tǒng)的全面對接。雙方還將結合各自消費群體和門店優(yōu)勢,開展多項市場推廣合作?!?號店運營部副總裁王海暉說。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目前開通1號店包裹自提服務的300個全家便利店,是根據所處商圈、行政區(qū)和店內儲存空間等條件篩選出的。一般以學校、住宅、辦公樓等對自提需求高的商圈為主,車站、商業(yè)街等其他客流高的商圈為輔,集中在市區(qū)內環(huán)和中環(huán)區(qū)域內。目前,上海有700家左右全家便利店,全國總店數突破1160家。全家FamilyMart中國服務商品部部長吳玲玲表示,全家方面也將借由1號店大數據與精準化用戶營銷,提升門店客流量和吸引二次消費。除此之外,1號店也將向全家便利店支付一定數量的代收業(yè)務費用。在國內市場,電商自提服務進展很快。目前不少夫妻店、洗衣店都已經成為了京東的自提點。從世界范圍看,電商與便利店的合作模式已經相當成熟,在中國臺灣,由統(tǒng)一企業(yè)集團運營的7-11很早就成為集團旗下網絡書店的代收貨點,目前7-11在臺灣近5000個網點早已成為當地網購配送的主要渠道。在英國,旗下?lián)碛卸喾N零售業(yè)態(tài)的Tesco集團靠這種模式建立起了自己的終端配送網絡。相比其他電商的“自提點”和“門店”,通過24小時運營的全家便利店來開設“自提業(yè)務”,最大的優(yōu)勢將表現在用戶取件的時間不受限制上。并且連鎖便利店統(tǒng)一的服務標準也能夠保證客戶體驗。在去年4月,亞馬遜已經開始了與全家便利店的自提業(yè)務合作,目前,亞馬遜的便利店自提點已經由一年前的近百家發(fā)展到300多家。
一起惠2014-07-02 09:36:181091 次
每周熱門資訊更多
推薦商家更多
京東商城
最高返利56%
蘇寧易購
最高返利5.6%
榮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購
最高返利7%
華為商城
最高返利3.5%
當當網
最高返利4.2%
萬表網
最高返利6%
唯品會wap端
最高返利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