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線下走到線上的品牌戰(zhàn)略,對于ZARA,到底是陣痛還是危機?
增速放緩、股價暴跌、CEO歸隱、全球關店,盡管ZARA及其母集團INDITEX在2017年的財報顯示,他們依然是這個星球上最受歡迎的快時尚品牌,但面對來自資本市場的質疑,ZARA在2018年還是沒有拿出足夠有說服力的回應。
對他們而言,最大的機遇和威脅都來自于中國市場。據財報,截至2017財年末,INDITEX集團在中國共開設店鋪593家,僅次于該集團在西班牙的店鋪總數。而近年來,面對舉步維艱的線下市場,ZARA不止放緩了開店速度,甚至關掉了位于成都春熙路的“中國區(qū)最大旗艦店兼首家形象店”。
而在陌生的中國線上市場,對手不止是優(yōu)衣庫。ZARA最忌憚的,是成長于互聯(lián)網的快時尚品牌韓都衣舍,其款式上新速度和款式數量都已經超越ZARA,成為互聯(lián)網第一快時尚品牌。相對于ZARA、H&M這樣的傳統(tǒng)巨頭,韓都衣舍更熟悉阿里培養(yǎng)的中國互聯(lián)網市場,而且根據近年來的大粉絲+大數據戰(zhàn)略可以看出,他們擅長的除了在互聯(lián)網上賣貨,還更懂得這個國家年輕人的消費心理。
世上最恐怖的事情,不是鏡子里的另一個自己,而是鏡子中的人比自己還要鮮亮動人。
2018年5月3日,當ZARA還在用渠道思維考慮線上與線下的關系時,韓都衣舍聯(lián)合天貓歡聚日已經舉著“快時尚新零售品牌”的大旗,來到杭州——中國互聯(lián)網市場的大本營,開了第一間品牌體驗店。
到場的除了25歲左右的年輕人,還有很多媒體。到這時,很多人才剛剛開始意識到,2016年馬云在云棲大會上提出的“新零售”,不再是一個概念,而是零售界一個不可逆的大勢。
那么,ZARA的線上策略,距離阿里和韓都衣舍提的“新零售”還有多遠?這個距離又是怎么被拉開的呢?
一、是誰讓ZARA成為“慢時尚”的代表
在全球互聯(lián)網品牌崛起之前,沒有人想到ZARA也會因為更新速度的問題而困擾。
國外的韓都衣舍們,憑借互聯(lián)網天然的速度優(yōu)勢,在2017年,將H&M和ZARA們打的措手不及。Boohoo.com,ASOS、Missguided已經被外媒將稱作是 “超快時尚”(UltrafastFashion)的代表,它們以更瘋狂的節(jié)奏響應消費者對于及時性、新鮮感的需求,將商品的生產周期壓縮到了在2-4周內。
在韓都衣舍的官網上,你也可以看到“每日上新100款”這樣的slogan?;ヂ?lián)網品牌已經成為快時尚的最新一批顛覆者。而這個位置,曾經屬于ZARA。他們的垂直出貨模式,曾經極大地縮短了出貨時間:平均為3—4周,因此一年可以有13-18個Collection。更加傳統(tǒng)的品牌出貨的整個流程需要4至6個月,一年一般只有兩個Collection。
ZARA原來最驕傲的一點就是,比同樣以出貨速度著稱的H&M,還快了5天。而這樣的優(yōu)勢在韓都衣舍們面前已經蕩然無存。相比“垂直出貨”,資本市場更喜歡的概念類型,是像韓都衣舍說的“柔性供應鏈”。
對于至今仍無應對方案的ZARA來說,失去了快還只是失去了一張ACE,真正可能會讓他們輸掉整個牌局的,是以阿里和韓都衣舍為代表提出的“新零售”。
二、渠道之爭的硝煙已散去,線上完勝,線下的意義還剩什么?
在本次奇妙靈獸節(jié)現(xiàn)場,韓都衣舍的品牌負責人提出了一個稍顯激進的觀點:在當下的零售市場中,線下存在的價值僅僅是做消費者體驗。這其中包括消費體驗和品牌體驗。
所以,像GUCCI、CHANNEL和韓都衣舍這樣的快閃店以后會成為零售業(yè)的常態(tài)嗎?雖然這點這還有待時間的考證,但傳統(tǒng)的快時尚品牌正在用行動證明,忽視或錯估消費者體驗的代價有多么嚴重。
眾所周知,ZARA為了保證快速運輸,不惜支付高額的運費而不愿意花費廣告費和市場營銷的費用,市場營銷費用只占總成本的0.3%-0.4%。但沒有廣告,不代表它們就沒有做品牌體驗。
ZARA一直在用門店做體驗。虛榮心,是他們對大眾最重要的洞察。在紐約,他們把店開在第五大道;在巴黎,是香榭麗舍大街;在上海,是南京路。因此,ZARA的鄰居全是路易?威登、香奈兒等奢侈品巨頭。媒體將ZARA的開店策略總結為油污理論,它會將店開到城市最繁華的地區(qū),并慢慢將觸手伸向周邊較小的商業(yè)區(qū),就如同“油污”一般,先由一大滴,然后慢慢延伸。
ZARA選擇用高額的租金,將高級購物中心的體驗,轉化為自己的品牌體驗。然而這個路數,正在急速失效。其實很好理解,當GUCCI、CHANNEL這樣的奢侈品都在跨界、惡搞、快閃店的路上漸行漸遠,用“平民化”試圖自救時,ZARA這種“偽高端”的品牌戰(zhàn)略如何還能取得之前的效果呢?
當H&M于3月入駐天貓時,也提到了新零售。但他們面對的問題,和ZARA一樣,僅僅將線上作為銷售渠道,既不能扭轉頹勢,也不是真的“新零售”。關于消費者體驗,他們依然沒有拿出什么和新零售品牌抗衡的好辦法。
韓都衣舍采用的粉絲戰(zhàn)略,已經幫他們在全網積累了全社交平臺總計6000萬粉絲數。這個驚人的數字,加上移動化、內容化的環(huán)境,讓他們與后來者的距離已經甩的越來越遠。
當韓都衣舍又走進線下,試圖和粉絲進行深度互動時,這種品牌體驗讓ZARA望塵莫及。“奇妙靈獸節(jié)”期間,韓都衣舍舉辦的粉絲見面會現(xiàn)場火爆,韓國的知名網紅和時尚博主,以品牌的名義與來自全國各地的粉絲進行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為了擴張電商業(yè)務,ZARA母公司在2017年底傳出了出售全球16處房產的消息,可惜的是,至今市場依然看不到在放棄線下的“高級感”之后,他們將用怎樣的品牌體驗,在國內應對韓都衣舍們的沖擊。
三、數據顛覆一切:ZARA的銷售預測神奇不再
“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線上數據驅動,線下體驗融合?!本褪前⒗镄铝闶鄣暮诵木瘛?/span>
除了體驗,韓都衣舍在此次奇妙靈獸節(jié)現(xiàn)場,面對媒體時,反復強調的就是他們從2012年起研發(fā)的C2B系統(tǒng),他們的品牌負責人介紹到,這套成熟的系統(tǒng)可以通過公開數據,分析當季最流行的款式、花色、材質等重要流行元素,從而在短時間內決定每一款式的運作策略。
許多媒體人聽完后,都表示這個系統(tǒng)讓他們想到了ZARA的銷售預測——一個如“海底撈式”的人工數據搜集體系。
如前文所述,ZARA的核心,是店鋪。曾經有一則廣泛流傳的傳聞說,當你走進店內,柜臺和店內各角落都裝有攝影機,店經理隨身帶著PDA。當你向店員反映:“這個衣領圖案很漂亮”、“我不喜歡口袋的拉鏈”,這些細微末節(jié)的細項,店員向分店經理匯報,經理通過ZARA內部全球資訊網絡,每天至少兩次傳遞資訊給總部設計人員,由總部作出決策后立刻傳送到生產線,改變產品樣式。
關店后,銷售人員結帳、盤點每天貨品上下架情況,并對客人購買與退貨率做出統(tǒng)計。再結合柜臺現(xiàn)金資料,交易系統(tǒng)做出當日成交分析報告,分析當日產品熱銷排名,然后,數據直達ZARA倉儲系統(tǒng)。
收集海量的顧客意見,以此做出生產銷售決策,這樣的作法大大降低了存貨率。同時,根據這些電話和電腦數據,ZARA分析出相似的“區(qū)域流行”,在顏色、版型的生產中,做出最靠近客戶需求的市場區(qū)隔。
這套嚴謹的體系之前被時尚圈視為圭臬。但當像韓都衣舍這樣的互聯(lián)網品牌,開始依托于基數更加繁復的互聯(lián)網大數據做出判斷時,ZARA那套體系還行得通嗎?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韓都衣舍這套體系針對商品上架后的各項運營指標(單品銷售件數、毛利額、轉化率、消費者評價、購物車數量、剩余庫存等),按照一定算法進行的商品動態(tài)排名分析。商品上架后只需3-5天,運營人員就可以迅速判斷,這個產品是否需要參加活動?應在店鋪中安排什么樣的展示位置?是否要促銷?是否要調整價格?等等等等。它貫穿起了韓都衣舍的所有環(huán)節(jié)。通過商業(yè)智能的數字化決策大大減少了人的感性決策導致的運營風險,因此韓都的運營效率得以大大提升。
在這套系統(tǒng)的幫助下,韓都衣舍的季度售罄率通常都會高達95%以上,而服裝行業(yè)的平均售罄率僅有60%。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看,兩邊各自的說辭在對比之下,都是韓都衣舍顯得更加誘人。這一切來源于互聯(lián)網的高效,和互聯(lián)網數據的精準。
四、總結
作為至今依然是全球第一快時尚品牌的ZARA,無論是在國內,亦或是國際市場上,都在面對互聯(lián)網品牌的劇烈沖擊。而當中國成為其全球僅次于西班牙的第二市場后,ZARA必將在這里全力以赴,才可以跟上“新零售”的大趨勢。
而曾經被稱為“互聯(lián)網版的ZARA”的韓都衣舍,正在完成過往模式的升級與蛻變。如果ZARA日后的發(fā)展重點,真的要轉移至線上的話,在國內市場與之背水一戰(zhàn)的對手,除了優(yōu)衣庫,必將少不了已經在這個戰(zhàn)場上生存了12年的韓都衣舍。
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自互聯(lián)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fā)現(xiàn)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