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談到移動互聯網,80%的話題都離不開微信。這個可愛的小綠巨人,正在用連接建造移動帝國,重新編織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然而,微信從社交關系鏈拓展到電商生態(tài)圈,需要很多具體操作運營環(huán)節(jié)的梳理和系統(tǒng)性建設,而不是僅僅停留于流量擴張。否則,就是昨日騰訊電商的劇情重演。
對此,資深零售人士、華平資本投資顧問黃若也曾嘗試在微信朋友圈中售賣進口牛肉。他用親身經歷證明,有流量卻沒有針對流量的導引和Mapping(用戶地理位置定位),很可能變成自生自滅的“盲流”,從而嚴重削弱流量價值。在這方面,至今騰訊或者借助微信的各方開發(fā),依然沒有突破性進展。
以下為黃若自述:
移動時代, 火的是微信,這一點大概不會有異議。我曾開玩笑說,30歲以下的年輕人,如果至今仍未使用微信,那他多半是(古時代)穿越過來的,如果他沒聽說過微信,那就得查一查他是不是偷渡進中國的。
至于微信的商業(yè)化運用,特別是怎樣進入電商,各種文章論述討論甚多,反倒騰訊自己似乎不著急,除了微支付環(huán)節(jié)有些動作外,用微信拉生意賣東西,至今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僅有那么幾百家公眾賬號或銀行界面的商家植入,也做得零零碎碎,大有一副皇上不急太監(jiān)急的樣子。
經歷了PC端電商平臺幾次并不成功的嘗試以后,騰訊對于自身平臺的開發(fā)性運用,顯得十分保守。近些年的動作,更多是利用自身的流量優(yōu)勢和資金力量,做投資性的布局,包括團購、易迅、點評等等。騰訊是一家的優(yōu)秀互聯網公司,長于開發(fā),弱于商務化運營。在我看來,他們用投資加流量輸出的方式布局電商及移動生活領域,以這樣的方法構建企鵝帝國的生態(tài)圈,十分符合騰訊基因,也體現了互聯網的協(xié)同精神。
電子商務大家爭奪多的無非是入口和出口。在PC端時代,淘寶和天貓是 大的交易入口,支付寶則是以擔保買賣的形式建造了流量出口。后來誕生了美麗說、蘑菇街這一類的導購型網站,試圖在淘寶之上再架設一道流量入口,我稱之為網絡的購物班車(線下賣場、百貨公司很常見)。這本身是電商模式的一大創(chuàng)新,但是動了淘寶的奶酪,在淘寶平臺位居PC端電商絕對統(tǒng)治地位的情況下,導來導去,基本上還是依賴淘寶生態(tài)生存,導購網站難以形成持續(xù)的商業(yè)價值。假如電商的分布不是這么集中,那么導購網站的話語權一定大大加重。出口方面,美國谷歌做購物車,其實就是出口流量的生意,在中國,由于有了絕對統(tǒng)治地位的支付寶,即使搜索引擎做流量出口,也沒有太大的市場發(fā)展空間。
從零售交易流程上看,做生產不如做買賣,做買賣不如做服務,做服務不如做流量,這似乎已經成了中國電商行業(yè)的一個規(guī)律,所以大家都試圖在流量的入口和出口兩大環(huán)節(jié)上拼搶。
如今進入移動時代,移動電商的運用,微信和微支付,毫無疑問是移動端入口和出口的戰(zhàn)略布局。就好比開發(fā)一片新區(qū),要先做好“三通一平”,鋪設好水電煤,地段因此升值,你的獲利大。
但移動端要拓展到電商生態(tài)圈,需要很多具體操作運營環(huán)節(jié)的梳理和系統(tǒng)性建設,而不是僅僅停留于流量擴張。有流量沒有針對流量的導引和Mapping(用戶地理位置定位),很可能變成自生自滅的“盲流”,從而嚴重削弱流量價值。在這方面,至今騰訊或者借助微信的各方開發(fā),依然沒有突破性進展。
都說O2O,還有生活服務類的運用是移動電商的重點,這方面大家有共識,但具體怎么操作?
移動端現在看來更多的是基于人與人之間的紐帶,這一點和PC端更多是人機(人和產品)之間的連接鏈條明顯不同。移動的APP需要讓人下載、打開,微信的好友、粉絲需要對方添加、記載,從商務邏輯看,基于人之間的運用較之基于人與機器的運用更具有可信度,更長于分享互動,活躍性和成交潛力也更高。
有人因此認為微信的銷售將是以朋友圈為主的框架,例如我有一款好的運動鞋,通過微信發(fā)布,朋友圈知根知底,購買一定踴躍。這個判斷我并不認同。
首先銷售是件技術活、專業(yè)活,玩票開心可以,但是要以此為職業(yè),需要采購、進貨、成本、銷售策劃等一系列操作,這不是人人喝著咖啡就可以干好的輕松事。
其次絕大多數用戶并不希望在好友圈里攙和太多的商業(yè)色彩。微信上的公共賬號已經證明,你可以有很多粉絲,大家喜歡看你的新貼,跟進你的分享。但如果你持續(xù)在上面灌水發(fā)廣告,則人群一下作鳥獸散。我本人曾經在微信平臺上嘗試賣進口牛肉,叫好的很多,叫座的很少。大家覺得聽說你要賣牛肉很好奇很鼓勵,但未必找你進貨。從消費者心理上看,對方不知道你是否專業(yè)。再說如果有售后服務或投訴,他又不好意思開口,朋友歸朋友,買賣歸買賣,這是一個常理。
再說零售通常都有二八法則,或一九法則。少量商品構成交易的絕大比重。即使要通過人人開店的方式營銷,做做長尾沒有問題,但熱銷商品一定需要專業(yè)化的團隊、口碑和流程運作。
我認為移動電商的最大機會,在于提供給無數已經實際運營實體企業(yè)及個體經營者一個繞開PC平臺,直接拓展其互聯網生意的絕好機會。
淘寶宣稱有三百萬活躍賣家,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但相比于全國的零售企業(yè),這是一個零頭。
我看到的數字,國內現有各種線下實體零售服務業(yè),包括我們在街頭巷尾、社區(qū)底商隨處可見的各式攤鋪,總數約5000~6000萬家。這還不包括個體戶,例如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fā)市場就有幾千戶攤主,各地批發(fā)市場的售貨眾多個體經營戶。
對于數量幾千萬以上的線下零售實體和生活服務業(yè)提供商,PC平臺的經營門檻其實不低:要懂得網絡運營,要時時上網盯著,要懂得拍照、旺旺等。我們的確看到了類似電腦城、小商品批發(fā)市場有很多人同時開網店兼營,但路邊賣羊肉串的,服裝城里擺攤賣衣服的,通過電腦開店顯然不那么容易。
而手機移動平臺的便利性和低使用門檻的特性更加符合這個群體的工作習慣。照片拍攝、上傳,簡單兩行字的描述不用特意花太多功夫。時時在線的移動功能,更加符合他們同時要忙碌實體店面或攤位的實際工作特點。當然移動電商的運用,APP后端的開發(fā)依然需要,包括下單流程、API借口和庫存更新、付款確認、售后服務等等。
以餐飲業(yè)移動端的運用為例?,F在各個APP功能,大多還局限于餐廳地址、電話、食客分享等等,這只是移動版的社區(qū)或廣告模式。手機餐飲服務的更多發(fā)展前景在于,利用APP定位、訂餐、點餐,例如準備中午12:20到某某餐廳,提前就把菜單點好要求幾時上菜,預付全款(可以有折扣)或定金,客人到場,直接入座就餐。既節(jié)省了用戶等待時間,又大大提高了廚房出菜計劃。我一位朋友Frank在北京CBD從事辦公室員工午間快餐手機訂購服務,以此節(jié)省很多人午間叫外賣時間,我建議這項業(yè)務應當更進一步,設計成網上直接勾選下單,商家按時送達(否則免單)的移動訂餐交易。在這樣的場景里,客人的時間緊迫性需求很突出,高峰期的處理能力是餐廳能否獲得更多交易的核心,移動運用能夠為雙方提供價值。
移動端的電商運用由于阿里騰訊的交惡,在客觀上大大延緩了這一進程。本來微信有流量有用戶黏性,淘寶有商品有成熟的購物流,是一件可以兩全其美的互補。只可惜阿里一心想著自己的那塊地盤,找一個借口封鎖了微信端的導引接口,而騰訊的電商平臺又一直不見起色。只好大家都那么半空中吊著,一直不能形成繁榮的生態(tài)鏈。阿里也曾經試圖自我塑造,弄了一個來往,不出半年就無果而終。這也再次證實了我在《我看電商》書中總結的那個現象:
互聯網行業(yè),一家中國公司復制一家外國公司的模式在國內做,成功幾率較大,因為有地利、人和、國情優(yōu)勢,例如百度之于谷歌,淘寶之于eBay,可是如果是一家國內互聯網公司試圖復制另一家已經成功的國內企業(yè),基本都不成功,例如PC端的拍拍之于淘寶,百度之于天貓,來往之于微信。除非是前者在后者還沒有真正構成行業(yè)壟斷的時候及早切入。例如蘑菇街之于美麗說,還有更早時候的藝龍之于攜程。
移動端的電商發(fā)展有一個環(huán)節(jié)至今仍不明朗,那就是中介的作用。
線下零售的中介(購物商城)和PC端的電商平臺,都以流量提供和交易促成的角色,占據利潤的顯要地位。移動端以用戶(個人)為單位,加上唯一性和實名制特點,本身可以自發(fā)布自交易自運營(當然需要統(tǒng)一的流程),這樣的大背景下,中間流量提供方的作用是否表現得更為隱性并退居次席,這個尚有待實踐。我們都知道流量的重要性,但PC端電商那種平臺為王,平臺運營方不斷提升交易收入(廣告,服務費,扣點等等)從而擠壓賣家生存空間的做法,并不健康。
注:本文摘選自黃若新書《再看電商》
黃若簡介:中國連鎖零售及電子商務骨灰級領軍人物,江湖人稱“黃藥師”,跨界老兵。原當當網首席運營官,天貓創(chuàng)始總經理。有近30年的商業(yè)、零售業(yè)從業(yè)經驗,曾長期任職多家全球500強企業(yè)高管、歷任易初蓮花、萬客隆、天津家世界等知名零售企業(yè)總經理、執(zhí)行副總裁等職。后加入淘寶網,任運營中心副總裁并負責淘寶商城的組建,帶領團隊開創(chuàng)了網上零售B2C平臺這一全新電商模式。
一位實操型的商業(yè)管理者,具有豐富的大型企業(yè)管理經驗,同時對東西方不同的企業(yè)體系及消費者行為有著深刻了解。在領導零售業(yè)創(chuàng)建、重組和業(yè)務拓展方面具有專長。2011年6月自電商行業(yè)隱退,現服務于風險投資業(yè)。
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自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fā)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